查看原文
其他

一部“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丨聆听穆拉文斯基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2016-11-07 爱音乐,请置顶→ 古典音乐放映厅

对一个伟大的指挥家来说,穆拉文斯基(Evgeny Mravinsky)的天才特点是各种不同宝贵特性的和谐。这些特性有:强烈的激情、鲜明的组织意识、对事业无限热爱、对总谱的异常精通、广博的指挥技巧、极高的品位、扎实的文化素养等,这些特性的有机结合是罕见,因此,它是我们指挥实践中特别珍贵的现象。——涅高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05nhqnmm&width=500&height=375&auto=0穆拉文斯基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简直是一个轰动事件,正是他的演奏使我深信: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的确是一部天才之作。——涅高兹

巨匠穆拉文斯基去世后,不仅在俄罗斯,在国外也有其生前的现场录音相继问世。1973年穆氏与列宁格勒爱乐第一次访日的音乐会现场给听众带来了很强的冲击与震撼,因为当时通过NHK转播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我一直期待唱片的出版。本来为找到似已丢失的大师录音母带而甚感欣慰,没想到母带的保存状况竟然十分良好,音质也正好与我在家里听FM的效果一样通透,对于穆拉文斯基的粉丝来说,可谓梦想成真。 1973年5月26日在东京文化会馆的音乐会曲目如果包括返场在内应该收录在两张CD里,此张唱盘只收录了主打曲目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在已经出版的众多穆拉文斯基同曲目的录音中,无论是演奏的完成精度还是录音的完美状态都堪称极品,我想今后也肯定会被选为BEST1。




作为俄罗斯最伟大的指挥家,穆拉文斯基的俄罗斯作品总是震撼人心,他指挥的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在各种榜单上都被列为首选,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时常有乐迷在回答“哪一套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最好”这一问题时答复“穆拉文斯基”,对此要澄清的是,穆拉文斯基并没有录制过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交响曲,甚至从来没有上演过1-4, 13, 14号交响曲,而且《第九交响曲》没有留下录音。在这其中,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是录音最多的作品之一。杨颂斯曾经说过,他听穆拉文斯基演绎过三种截然不同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从穆拉文斯基留下的超过9个《第五交响曲》录音中,的确可以感受到大师对作品各种可能性的深入挖掘和令人信服的诠释。


穆拉文斯基正在东京文化会馆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穆拉文斯基演绎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从首演以来就呈现着微妙的变化,其最大的变化是在乐章开始时所设定的速度。初演时的录音与乐谱上四分音符=88的标记接近,以相当慢的速度开局,然后采用逐渐加速的手法,但晚年则从乐曲伊始就快马加鞭并一气呵成直至第11小节,快速变成了主导风格。这张1973年的录音就是其风格变化之后的快速演绎,由于第四乐章的基本速度早已确定,这个战斗的快板乐章的快速性格也就变得十分明晰。以断奏的形式演奏节奏性的音型是穆拉文斯基特殊的手法之一,该盘在录音上即有如此鲜明的展现,有着犹如雕刻家用手中锋利的细凿将多余之处用力凿除一样的紧张感。列宁格勒爱乐其弦乐合奏的整齐划一如同铁壁一般严丝无缝,即使速度超快,其主线条也毫无失控之感,像第二乐章第220小节音量的Subito piano(骤然变弱)那样突然变小的极端落差的强弱表现,具有如同击中命门一样的准确度,在记忆中留存的当时让现场震撼的细微之处,重听录音时完全得以重现。在犹如黑洞的静寂之中,1937年斯大林恐怖政治之下俄罗斯人民的深重苦难,作为代言人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真诚诉说,对于一切感伤予以压抑的逼真描述……,是这款录音最大的听点。(选自静介的博客)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第一乐章(中速,有节制地)

军鼓跨过罗斯的冻土

干硬的大地呼唤被掘出的种子

小号冲过白桦

哥萨克马和银梭旷野上的相遇

裸死的冻土

哥萨克马与银梭的短暂厮守

种子在冬天破土而出

不是靠根系

那是铲子和铁蹄的强力

裸死的丈夫们在西伯利亚的冰原

姐妹和母亲们被押送到亚细亚腹地

哈萨克斯坦的风啊

你今夜能否为她们稍稍平息


第二乐章(小快板,稍快地)

军鼓行进在裸死丈夫们铺成的冻土

晚熟的子宫呼唤被夺走的孩子

哥萨克马和银梭

短暂厮杀的争音擦白了桦树

押送姐妹和母亲们

到亚细亚腹地

哈萨克斯坦的风啊

你今夜能否睡在拗口的山谷

为她们稍稍平息


第三乐章(广板,最缓慢地)

裸死冻土的军鼓

晚熟子宫被剥夺的孩子

哥萨克马和银梭

短暂摩擦的争音

空荡大地的白桦树

没有野餐或散步的人

只有孤立的白桦树

丈夫们消失了

孩子睁大眼睛

看着哥萨克马

银梭

看着不可见的争音

穿过脑膜炎

穿过察里津换上的新名字

横渡沉默的伏尔加河

姐妹和母亲们

押送到

亚细亚腹地

哈萨克斯坦的风

今夜拗口的山谷

广袤的欧亚大陆上

一些蝼蚁一般渺小的名字

在黑暗和旷野中

缓慢行进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军鼓敲响了

冲锋吧

罗斯的冻土

你的孩子被夺走了

从你干硬的子宫

哥萨克马和银梭

竖琴的弦寄生在长笛

战争之音

三道锋线包围过来

白桦树倒下

它们的尸体泛起黑夜中的白光

姐妹和母亲的队列

反转的脸驶离斯大林格勒

未被包围的中亚之风

请把你的怒火借给遥远而无力的我

哥萨克马啊

银梭

快从弓弦的枪林中奔向我

让我骑上短暂爆发的哥萨克马

握紧银梭

我要刮倒城中所有威风凛凛的旗帜



《第5交响曲》,D小调,Op.47,作于1937年,同年11月21日在列宁格勒首演,由穆拉文斯基指挥。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他说,“我的这部交响曲的主题是个性的稳定化,这部作品从头到尾的构思都是抒情性的,在乐曲的中心我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人。末乐章解除了前几个乐章的悲剧性的紧张搏动,使之成为生的乐观和喜悦。” 之所以有这样的解释,是因为1936年,斯大林出席观看了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在莫斯科的首演,第一幕还没结束便愤然离场。1月28日,一篇题为《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出现在《真理报》上,对这部歌剧及其作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后是谁,风向一下转变,各大报纸和乐评人纷纷对《真理报》利爪下的猎物口诛笔伐,各省的工人与农民聚集在广场上扬声抗议,转眼之间,肖斯塔科维奇变成了“人民的敌人”。 一年后,作为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


《第五交响曲》有着四个乐章的古典形式,和俄罗斯音乐的伟大传统,它的音乐语汇可以让富于浪漫主义修养的听众很容易地接受,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是对以斯克里亚宾为代表的俄罗斯“具有现代因素的晚期浪漫主义”的继承。就历史地位而言,这部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事业上的转折点,作曲家将它视为自己创作生涯的里程碑,其重要性可比之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在之后的几部作品中,作曲家还引用过它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包括第一首和最后一首弦乐四重奏。在《第五交响曲》中,肖斯塔科维奇还第一次把寓意赋予在节奏动机之中,这个节奏动机就像后来的DSCH主题那样,成为他音乐风格的一个标记。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是:

1.中板。这个乐章以一个大胆跳动的主题构成,令人想起贝多芬大赋格的主题,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由全部小提琴加以模仿。第二主题是源自第一主题的柔和抒情乐句。发展部使用的钢琴。第一乐章中段的进行曲乐段,节奏虽然整齐,但听起来有些滑稽。

2.小快板,谐谑曲形式,由一个有大量嬉戏因素的谐谑曲本身和独奏小提琴中的相当轻佻的旋律引进的一个较为精致的三声中部组成。

3.慢板,从一开始就开始展示一条柔和和动人的旋律线,中间有一个高潮,然后再回到开始时的宁静。这一乐章所采用的,并不是叙述工人阶级或者先进模范的思想斗争,却以萦绕心头、满怀乡怨兼且矫揉造作的慢板取代,这种创作手法其实正正就是官方所不容许的“形式主义”,但在其他乐章所组成的一体化下(特别作为全首乐曲的惟一慢板乐章),终于亦成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4.不太快的快板。末乐章鼓乐长鸣,有效号、长号、大号在猛烈定音鼓声之上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火山爆发的力度。这部作品本身就具有很强烈的色彩与效果。通过前三个乐章的“奋斗”,最终抵达末乐章的“胜利”,是《第五交响曲》给人的直观印象,这一点很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然而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中,先前的悲剧性挣扎在末乐章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呢?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说法道出了实情:《第五交响曲》的终乐章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第四乐章被塑造出的热闹、光明和胜利的气氛,在他后来出版的自传录《证言》(Testimony)中有以下的解说:“这(种欢乐)是被逼的。正如在《鲍里斯·戈杜诺夫》中受威吓的情形。它好像有人在用一根棍子,一边敲着你一边说,"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于是,纵然你尝试突围,但在不稳固的形势下,你只好跟随大队,口中喃喃的对自己说:"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你的责任就是要喜乐。"《d小调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的指挥艺术评价


穆拉文斯基(1903年6月4日-1988年1月19日),是原苏联(俄罗斯)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1903年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1922开始在马林斯基剧院参加民族舞演出,同时担任芭蕾舞学校的钢琴伴奏。1924年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十月革命后更名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指挥大师高克学习指挥,1933年毕业后,在马琳斯基剧院担任助理指挥。直到1937年,受肖斯塔柯维奇的邀请(穆氏与肖氏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已是好友),临危受命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了肖氏最著名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之后,一炮而红。并在1938年夺得全苏指挥大赛最高奖,同年被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更名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聘为首席指挥,这一职位,穆拉文斯基一直担任到自己过世为止。

在这50年里,这位传奇的指挥家将乐团带至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传奇一般的辉煌成就。 但是因为冷战,他和乐队到西方巡回演出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实现,在他担任首席指挥的40多年里,仅在国外举行了30多场音乐会,在西方录制的唱片就更是少之又少,但几乎每张都是传世经典,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对外开放,穆氏在苏联国家唱片公司的黑胶唱片被转制成CD后,世界才慢慢了解到其艺术成就 。1954年,他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的称号,1963年成为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教授(后任院长),1973年又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穆拉文斯基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任期一直延续到1982 年,前后历时40 余年。直到逝世之前,他都保持着与这个乐团亲密无间的特殊关系。在他任职期间,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他几乎将自己的指挥活动完全限制于这个乐团,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在他的培养和训练下,这个乐团建立起一种特别富于俄罗斯传统的合奏方式,毫无矫饰造作之感。这是典型的俄罗斯音乐,同时又融入了穆拉文斯基特所特有的洗练和清澈。乐团演奏中的织体极为明净,结构严整。在音乐的演绎方式上,穆拉文斯基特别强调尊重作品的原意,一切都按照乐谱所标示的那样去做,避免过多的个人理解而使音乐的表现出现偏颇。在他的指挥下,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俄罗斯传统曲目方面成为众口一致的最佳表演者。穆拉文斯基指挥了几乎所有肖斯塔柯维奇的作品首演。他与肖斯塔柯维奇的友谊一直保持着,直到20世纪60年代因为政治原因而破裂。肖氏的《第八交响曲》就是献给穆拉文斯基的。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于对柴科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与精美途释,而他对柴科夫斯基最后3首交响曲的解读,旁人几乎无法超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01gkzoaw&width=500&height=375&auto=0穆拉文斯基指挥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八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于对柴科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与精美途释,而他在60年代,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在伦敦和维也纳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DG双张,cd编号419 745-2 )旁人几乎无法超越(个人认为穆氏这个版本对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首交响乐的诠释可以说是完美的,在这张录音里体现了彼得堡爱乐热情奔放的演奏风格,乐队的音色理念和德奥系乐团完全不同,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音响效果,令人拍案叫绝;在这张唱片里,我们可以听到最柔美的弱和最富有力量的强),这套唱片是古典音乐录音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后世之楷模。

综观其一生,穆拉文斯基最大的功绩就是造就了一支世界一流的乐团:前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这支乐团气质之好、音质之纯、演绎之优、音色之清、音响之佳、气魄之大、感染力之强,完全可与世界上任何超级乐团相媲美,而这了不起的成就正是穆拉文斯基一手训练出来的。穆拉文斯基还是前苏联当代音乐作品的积极推广者,特别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多半是由他指挥前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如第五交响曲》(1937年) 、《第六交曲》(1939年) 、《第八交响曲》(1943年) 、《第九交响曲》(1945年) 、《第十交响曲》(1953年) 、《第十二交响曲》(1961年)等。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每晚一张音乐CD


加入古典音乐交流群可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